吴佳芮(西南科技大学)
从前烂鞋破伞遭人唾弃,如今“摇身一变”,竟变成了奢侈品?近日,法国奢侈品品牌巴黎世家推出了旨在宣传环保活动的限量版运动鞋。该运动鞋本身有一些部分被划烂,有瑕疵且有脏污,限量出售100双,售价为1850美元。(5月15日 《北京商报》)
打着“宣传环保”的名义,高价卖一双破烂不堪的帆布鞋,gucci联名雨伞标注“不防水”……最近,许多奢侈品牌频频出圈,不是其优美的产品设计和优质的商品质量深受大众欢迎,而是因为借着品牌的影响力售卖的“毫无用处”的商品。作为奢侈品,这些商品本身承载着品牌方深厚的品牌文化和品牌理念,被看做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是,当品牌概念凌驾于商品质量之上,“兜售理念”如同建设“空中阁楼”,没有稳固的根基,必定会在某一刻全盘崩塌。
事实上,即使是如此看起来“不划算”的交易,也有存在的合理性。在当今贫富分层折叠的世界里,奢侈品牌实对于年入上千万甚至上亿的家庭来说,就如同购买玩具一样轻松。宽裕的生活条件,必定解决了基础的温饱问题。由此以来,主要客户的需求变化导致奢侈品的设计不再追求实用性,而是转为追求欣赏性、概念性。即便在舆论压力如此大的今天,品牌方仍旧不改“作风”,大部分原因是主要客户群的消费是品牌盈利的核心来源。而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奢侈品如同沉重而又孱弱的呼吸,强烈的欲望与薄弱的购买力形成的巨大反差,成为品牌方无视呼声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营销手段不断“升级”,品牌方打着“宣传环保”的噱头,售卖破烂的商品,我们不禁反思,奢侈品是否在追求“概念性”的方向上用力过猛?首先,环保等于破烂的观念本是曲解了环保的定义,不仅不会宣传环保,反而会误导人们用花高价购买代替本该采取的措施。从更深层次来说,这一行为的出发点本就与环保理念背道而驰。环保讲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倡“变废为宝”。而破烂的高价鞋不仅没有合理利用资源,反而人为化造旧,以“废”替“新”的反向操作,成功博取到富人们的眼球,虽满足了有钱人“猎奇”的心理,却导致了全民消费主义的疯长。
正所谓“站得越高,摔得越疼”,当被全民追捧的热潮“蒙蔽双眼”时,品牌方可能未曾料到,未来所有热潮终究褪去,可拾回丢失的信任却难如登天。无视大众的诉求,牵着“大众的消费”走,不注重货真价实,不在乎顾客体验,这些行为也许在短时间内得到粉丝的买单,但长久以来却是对品牌价值的自我伤害,无形中逐渐削弱了品牌方的公信力。长久以来,这种恶性营销必定会导致品牌被唾弃的结果。
当“优质”不再是品牌方引以为傲的关键词时,当铺天盖地的理念被吹得天花乱坠时,未来会不会出现奢侈版“皇帝的新衣”,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奢侈品始终没有逃离商品的范畴,也必须具备商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品牌方一味追求噱头的炒作,可能会获得一时之利,但绝对不能成为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