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楷博(广西大学)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的劳动课程标准将劳动课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三部分共十个具体科目,并给出了每个科目在每一阶段的内容要求。
不难看出,国家希望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劳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早在1981年,劳动课就已经出现在课堂之中,成为那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如今,它又成为中小学的独立课程。劳动课为什么备受重视?
首先,劳动课程的开设,可以提高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每个人都要依靠劳动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但长久以来,许多家庭和学校都忽视了对于日常生活劳动的教育。《西安晚报》曾经在大学中做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会做饭的大学生只有43%,从来没有想过要学习做饭的大学生占到了18%。做饭、打扫、使用家电这些维持生活所必须的技能,对于大学生来说居然十分陌生。日常劳动教育的缺位,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越来越依赖家长、外卖和家政人员,这是很让人担忧的现象。劳动课成为独立课程,将这些日常生活中必须的技能带到课堂,让年轻人不止会“天文地理”,也懂“柴米油盐”。
其次,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知识,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目前,我国的教育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就导致学生学了知识没处用、不会用,大量的孩子只能“纸上谈兵”。然而,从纸上得出的总归是理想化的结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经验和教训。屠呦呦教授埋头实验台才提取出青蒿素,袁隆平院士在稻田里风吹日晒才种出高产杂交水稻——纵观科学发展的历程,没有一项研究成果是完全诞生在纸面上的,也没有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是完全靠想象的,只有亲身实践、手脑结合方可得出真知。
同时,劳动课程可以让学生体会生产活动的不易,深刻认识劳动的价值。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在田野中挥洒过汗水,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对劳动者感同身受。体会过耕种的不易,才会更好地珍惜粮食;体会过打扫的艰苦,才会更好地保护环境……劳动课中,学生走出教室,亲手拿起农具、工具,亲身经历风吹日晒,体会劳动者的不易,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量。
总之,劳动课成为独立课程,让我们看到国家完善教育体系、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决心,我们期待在全社会形成爱劳动、爱实践的良好氛围,为社会发展培育更多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