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依琳 (郑州大学)
每天连续久坐超10个小时、不能正点吃饭、不能随时上厕所,加上开车时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网约车司机面临多种职业健康风险。但由于与平台之间仅属于“合作关系”,网约车司机无法在平台获得相应的医疗保障。(4月25日 《工人日报》)
如今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代驾等灵活就业人员越来越多,很多人也逐渐把“零工”当成了自己的“主业”。但这些灵活就业都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没有企业交社保。网约车司机又因自身的职业特性,需要长时间久坐,导致健康隐忧逐渐积攒,造成许多悲剧的发生。
一方面,网约车目前的日子可没有之前那么好过,行业内竞争激烈,油价上涨,订单量也在下滑。也许以前各大网约车平台烧钱的行为让网约车司机不用那么累也可以养家糊口,但现在监管跟上来了,平台也开始“收网”了,网约车司机往往要比出租车司机干得时间更长,才能自己缴纳社保。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吃饭都在车上,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给脊椎带来了巨大的损伤。有司机表示,“每天晚上收工时,腰都会直不起来,要缓几分钟才能正常走动。”
另一方面,网约车的“接单”机制使得司机难有时间休息。一个好的订单往往并不好等,但等到了作息时间也可能被打乱,往往长时间憋尿或者潦草地解决吃饭问题。钱难赚了,导致工作时间无限延长。即使下班了,也希望能在回去的时候整个“顺路单”,赚个油钱。这些细小的“忍忍”加起来,使得网约车司机面临着血压高、肥胖、胃病等问题的折磨。但他们没有和出租车司机一样的定期体检,今天不赚钱就没有饭吃,就还不起房贷车贷,在生活压力面前,身体问题似乎成了小事。
去年11月30日,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依法为符合劳动关系情形的驾驶员参加社会保险,引导和支持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驾驶员参加相应社会保险。但实际上,能够真正做到这些的企业少之又少,大部分网约车平台和司机之间仍然属于“合作关系”,一个司机可能在多个平台跑单,司机没有什么归属感,因此企业也不会为司机进行定期体检和缴纳社保。
但我们不能因为这是“零工”就忽视对这部分群体的关注,反而要更加重视他们的健康问题。近些年来,网约车司机猝死的事情已不鲜见,他们不仅仅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背后更有一个个他们守护的家庭。他们所面临的职业健康风险,没有因为他们是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就对他们宽容丝毫,而是实打实地伤害到了他们的身体。平台不能因为划好了份额就开始“摆烂”,靠压榨司机挣钱。不论是司机还是乘客,都是平台长远发展的根本,网约车司机的健康不能被“困在车里”。
来源:红网